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12

2011.02.17/華爾街日報/LORETTA CHAO撰/NccWatch陳柔蓁摘譯,尤柔淳校對】




正值中東混亂之際,美國加緊努力突破中國及伊朗政府對社群網絡設下的障礙。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誓言推動網際網路自由化之後,美國外交單位在中國擁有最多使用者的微博上,提出關於這個國家中最複雜的檢查系統議題。



這場在2月16舉行的虛擬辯論點出微網誌與日俱增的重要性;在中國,微網誌中的熱烈言論和資訊分享如同不斷拓展的新疆界,其速度是日新月異,讓檢查員望塵莫及。由此可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越來越致力於和中國公民直接互動。



過去幾年來美國歐巴馬政府企圖大規模增加社群網站的使用人數,而近年來中東的混亂情勢,更使得這項舉動被發揮到了極致。針對這幾周發生的民主性抗爭,希拉蕊特別用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在推特上推文。



13日,美國國務院在即將於埃及與突尼西亞舉行的伊朗反對派示威抗議前推文,並宣示和他們的團結。還有一些推文說明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是站在伊朗民眾這邊。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說道:「我希望並期待持續看到伊朗民眾有勇氣來表達他們對更自由、更值得尊敬的政府的嚮往。」



在中國,政府對推特設限。同樣地,本地經營的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每日有百萬人使用,儼然是資訊和媒體的戰場。中國政府卻也正在發展各種技術過濾言論。



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與多位駐中官員在16日發起有關網路自由的討論,內容緊扣希拉蕊15日發表的演說。自2009年迄今,大使館持續使用微博和其他線上服務做為公關工具,張貼關於美國關稅與政策等的帖子。



有一些帖子是由中國的使用者張貼的,但很快就被審查系統發現並移除。對此洪博培發表聲明:「對於一些中國網站決定移除針對國務卿希拉蕊網路自由的討論,我們覺得失望。」



對於一切和美國有關的微網誌審查顯示,中國政府正密切觀察美國史館的一切作為。北京當局嘗試壓制關於埃及的言論,因為近來埃及落入獨裁政體之中。希拉蕊的言論特別點出埃及、中國對網路的監控「將會把自己困住」。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傳播教授喬木說,他在星期三早上發出了十則關於希拉蕊言論自由的評論,到了下午全被刪光。接到從新浪微博管理部門送來一則訊息,說他的帳戶有大量的 「有害的資訊」,如果再發就威脅到瀏覽的權力。



「我發現最近他們刪得更凶了」,特別是在埃及的反抗事件爆發後張貼的帖子。搜尋 「埃及」、「穆巴拉克」的相關訊息都被封鎖。身為中國網路觀察者及投資者的Bill Bishop說,在微博上,最受歡迎的往往是非政治性言論,其快速和寬廣的傳播讓微網誌比線上論壇更具重要性。



審查員能讓使用者在自己的微網誌上張貼評論,但卻讓其他人看不到,這樣作者就不知道自己被查了;或是中止張貼權作為警告,或直接刪除帳號。如同審查員們追捕違禁言論之快,微網誌的使用者們也發展出迴避策略,如使用羅馬拼音、或同音異字搜尋。



上海群智基金會(Social brain Foundation)執行長毛向輝指出,微網誌對審查制度是一個大挑戰,並「正由此醞釀出更強大的社群力量」。



中國本地的微博、搜尋引擎、線上收音機等都被政府要求移除相關內容。另外,政府將包括Facebook和Youtube等國外網站列入黑名單,用網路過濾科技干擾包含敏感關鍵字的網路流量,並顯示錯誤訊息,讓使用者會以為是連結失誤或網路運作不正常。



中國當局在年度全國人民大會上,一如往常加強對網路和傳統媒介的限制。中國記者與評論家預測,由於總統胡錦濤將在2012年退休,共產黨正值十年一度的領導人交接,今年的審查會特別嚴格。



希拉蕊在2月15日的演說中指出中國現在正處於「獨裁者的兩難」,面臨解除網路禁令的政治性結果,或砸大錢加強限制自由的思想。美國首席外交官則於去年Google因中國的審查規定而宣佈在其境內結束營運後,即發表相關言論指名中國是全球資訊流動的威脅。



在北京,美國大使館經常性會晤中國有名的的博客,甚至在2009年歐巴馬訪中之行也邀請博客出席。經常對中國政府發表批評的艾未未、批判西方媒體對中國報導的饒錦都曾受邀。周曙光表示這種事件顯示美國政府和北京政府處理這件事的態度截然不同。美國政府關心民眾意見,懂得使用意見領袖推動政策。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現在要動員中國網民的原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