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3/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
網路不但無國界更無隱私,學者張瑞雄今天投書媒體指出,從蕭姓中指男被人肉搜索,甚至上了維基百科,可見未來隱私權的保護會變得更加困難;專家蔡惠峰則在受訪時表示,網路世界人人都有可能變成加害者或受害者,大家要更要網路安全概念,未來則應摸索出一個合乎法律規範的平衡點。
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副校長張瑞雄今天以「網路無隱私 挑戰公民極限」為題,投書中國時報論壇指出,一位台大博士候選人,因為惡意阻擋救護車,遭網友人肉搜索,身分曝光加上媒體大幅報導,電視名嘴評論,很快就讓他成了「全民公敵」。
「網路隱私是一個很詭異的問題,隱私保護的好有時叫做網路自由的箝制,另一方面沒有隱私保護可能讓你一夕成名。」張瑞雄表示,而且網路的特性就是一旦資料上網之後,瞬間在全世界各地就會有無數的備份,基本上是無法控制的,連美國政府都無法消滅「維基解密」的爆料,小小個人能有什麼辦法?
張瑞雄認為,怕的是媒體無中生有或無風起浪、捏照事實,再加上網路傳播的快速和無遠弗屆,所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而在未來的世界,隱私權的保護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網路世界隱私被曝光,因散播力太快、永久保留,使得殺傷力太強。」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研究員蔡惠峰受訪時指出,透過幾百人、幾千人的眾人之力,以比對資料方式進行人肉搜索,很可能對被搜索的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蔡惠峰強調,網路搜尋等瀏覽系統,使得網路毫無隱私,個人權益難以受到保護,未來應能訂定與技術面結合的規範,找到一個平衡點,不過,即使連維基解密也還在法院訴訟中。
對於人肉搜索這樣方興未艾的網路現象,他表示,現在也只能進行道德勸說,而民眾在使用網路時,也要有很強的安全概念,盡量避免曝露個人隱私;不過近來臉書等社群網站風潮撗掃全球,對於網路世界的開放或限制,大家共識還沒有那麼強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